數字孿生賦能檢修革命 鹿鳴礦業智能礦山設備管理初顯成效

在2025年上半年的關鍵節點,鹿鳴礦業圓滿完成了年度第二次集中檢修。此次檢修不僅是設備維護的攻堅戰,更成為公司智能礦山建設成果的“實戰演練場”——數字孿生技術首次深度應用于設備檢修全過程,與設備監測系統高效協同,交出了一份效果顯著的答卷,為下半年穩產達標奠定智能基石。
虛擬預演,全局優化:計劃編制階段的高效推手
動態仿真,精準排兵布陣。基于以半自磨機襯板更換為核心控制項目的集中檢修模式,構建了半自磨機及附屬設施的高精度三維數字孿生模型。在虛擬環境中,反復模擬襯板更換流程,嘗試不同工序組合,分析協同作業可行性,成功將整體檢修計劃從11天壓縮至10天。
工時單元化,人力物力精算。針對最耗時的筒體襯板更換,模型模擬不同拆卸安裝數量對工時和人員疲勞的影響,最終確定最優更換時間單元。基于此精算,科學調配資源,使半自磨機單項計劃再壓縮1天,整體檢修計劃壓縮至9天,促進全局效率提升。
虛實聯動,動態管控:檢修執行階段的智慧引擎
實時調控,班次效能倍增。檢修啟動后,三維數字孿生管理平臺化身“智慧中樞”,實時分析進度,優化交班流程,顯著提升接班效率,單班筒體襯板更換數量穩定在45塊,同時智能串聯排料端、進料端襯板更換及天車調度,實現用時縮短。
資源精準匹配,效率再攀高峰。平臺依據模型預測,科學規劃天車使用時段,巧妙串聯粗磨渣漿泵、振動篩、磨機小齒輪軸總成更換等多項目并行作業。在虛實交互的精準調度下,避免檢修怠工,最終檢修較優化后的計劃提前0.62天完成。
智能融合,協同效應:鎖定檢修項目的精準制導
實時監測,故障診斷前置。數字孿生并非孤軍奮戰,利用設備在線監測系統及各類專業檢測手段,對設備運行中的振動、溫度、頻譜等數據進行分析,在檢修前精準“號脈”,提前鎖定16項報警點,指導完成設備預防性維修。
輔助驗收,質量把關先行。檢修過程中及單體試車時,手持點檢儀與設備監測系統聯動,實時驗收檢修質量,為高效交付上好“雙保險”。
數據驅動,經驗傳承:驗收與優化的智能閉環
全過程監控,安全質量雙保障。數字孿生平臺對有限空間作業許可、工序完成確認、安全規范執行進行全程可視化監控,有力保障了檢修過程的安全可控與質量過關。
“經驗”變“數據”,開啟主動預防新篇章。平臺自動采集分析各項檢修指標(如班組效率、關鍵因子耗時),將老師傅的“經驗”轉化為可量化、可分析、可行動的精準數據。這不僅用于當次班組成績評估與激勵,更深遠的意義在于識別“進度關鍵因子”,持續優化未來策略,推動設備管理從“被動響應”向“主動預防”、“持續優化”的革命性轉型。
數字孿生技術在鹿鳴礦業檢修領域的成功實踐,驗證了其在復雜工業場景中的實用價值,體現出礦業設備運維管理邁入智能新時代。這場由“虛”向“實”的檢修革命,正為鹿鳴礦業高質量發展描繪出清晰而充滿活力的智能圖景!(鹿鳴礦業 孫宇航 劉建鵬)